名人故事

宋濂奇谋一举三得

大明洪武初,江南洪涝成灾,特别是嘉兴一带,运河河堤经常坍塌,灾况最重,百姓叫苦连天。太祖皇帝朱元璋接连接到灾情奏章,国库虽然有一些 银子,但若要分发各地,也是杯水车薪。便干脆眼一闭,说:“天朝新立,国库空虚,眼下只能减免赋税,不能拨赈灾粮!”这天,宋濂正为江南灾荒的事忧虑,嘉兴知府谢瑶光求见。

学而不厌讲究方法—徐特立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蔡伦造纸

蔡伦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权大势也大,同僚们都有几分怕他,连皇上娘娘也不敢轻视他。为啥哩?因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说对待百姓,他可是一个大好人,从不依官仗势欺侮人,还经常微服私访,救贫济困做善事哩。那时,纸还没有发明,公文案件都写在竹简上,他每天办公要翻阅几百斤重的竹,简直累得不行。

经济学家茅于轼

茅于轼,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中国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最具贡献的十位经济学家之一和“当代中国最有道德修养和良知的经济学家”。从理论研究到社会实践,他的新锐思想和社会实践对经济改革功不可没。

袁隆平水稻之父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仰望星空的少年——张衡的故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

物理学家钱三强

钱三强于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

物理学家王淦昌

“身边的同学倒下,血溅我的衣服”那是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侵入中国内河,遭到大沽口中国驻军阻击。英、美、日等八国借所谓“大沽口”事件,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北京高校师生对此十分愤慨,云集四五千人集会游行。然而卖国的段祺瑞政府却下令开枪,一批请愿的学生被打死在执行政府门前。

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因为生活拮据,一家5口,挤在一闻四面漏风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高低床,把豉油捞饭当作天下最好的美食。他从小就长相一般,寡言孤僻。小伙伴们都觉得他又脏又不好看,都不愿跟他在一起玩。上学后,更是受到同学的奚落和羞辱,被人称为“没有父亲的野孩子”,他曾经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读书时,他非常顽皮,好动、贪玩,成绩也一直不好,为此,每次的家长会,他的母亲必被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