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一心想要使趙國屈服,不斷入侵趙國邊境,佔領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起初害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前往。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會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次險。他讓藺相如隨同前往,而命廉頗留在國內輔助太子留守。
為防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率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率領數萬軍隊,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子,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並舉行了宴會,歡快地飲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杯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一曲,為大家助助興。」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送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了一曲。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將這件事記下,並朗聲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用來打節拍伴奏),突然跪到秦昭襄王面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為趙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予理會。
藺相如雙目射出憤怒的光芒,說:「大王未免太欺人太甚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這五步之內,我可以讓我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如此氣勢,大吃一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將此事記下,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與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如此損傷秦王的體面,十分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祝壽。」
秦昭襄王眼見局勢十分緊張,事先已得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附近,真要動起武來,恐怕也占不到便宜,於是喝止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主歡聚的日子,各位不必再多言了。」
就這樣,兩國的澠池之會總算圓滿結束。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下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封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的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竟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話傳到藺相如耳中,藺相如便稱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剛好冤家路窄,遠遠就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立刻吩咐車夫退入小巷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如此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說,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一個更厲害?」
他們回答:「當然是秦王更厲害。」
藺相如說:「對啊!天下諸侯都懼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敢當面斥責他。我怎麼會怕廉將軍呢?我只是想過,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趙國,正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倘若我們兩人不和,秦國得知,就會趁機來犯。正因為這個緣故,我才寧願忍讓一些。」
有人把這番話告訴了廉頗,廉頗聽後深感慚愧。於是,他赤裸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家中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一個粗魯之人,見識淺薄,氣量狹窄,哪裡知道您竟如此寬容待我?我實在無顏來見您,請您責罰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我們兩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萬分感激,怎麼還能勞您前來賠罪呢?」
兩人感動得流下淚來。從此以後,他們成了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