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文

Main navigation

  • 首頁
  • 人生故事
  • 兒童故事
  • 勵志故事
  • 歷史故事
  • 哲理故事
  • 恐怖故事
    • 鬼故事
  • 職場故事
    • 寓言故事
    • 名人故事
    • 幽默故事
    • 成語故事
    • 民間故事

導航連結

  • 首頁
  • 負米養親

負米養親

By 故事大全 | 2025-08-24 10:28:00

【出處】《孔子家語·致思》。
【釋義】背米以奉養父母,形容人極其孝順。
【歷史典故】
子路,春秋末年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性格直率勇敢,極為孝順。但子路年少時家境貧寒,常年靠粗糧和野菜度日。有一次,年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家中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若翻過幾座山到親戚家借些米,不就能滿足父母的心願了嗎?於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讚子路是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父母去世以後,子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他的學問和人品,授予子路擁有百輛車馬的高官厚祿,家中積存的糧食多達萬石。他坐著層疊的錦褥,享用豐盛的宴席,卻常常懷念雙親,感嘆道:「真希望再像從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米回來奉養父母,可惜再也無法實現了。」孔子讚揚他說:「你侍奉父母,可謂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啊!」

【成長心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皋魚在父母去世後發出的悲嘆。這與子路的心情不謀而合。盡孝並非以物質多寡來衡量,而是要看你對父母是否發自內心的誠敬。我們能夠孝敬、奉養父母的時間,正一日一日地減少。若不能及時行孝,將會留下終身的遺憾。孝養要及時,不要等到追悔莫及時,才思念、悲痛雙親已不在。然而,今天許多孩子缺乏尊重父母、尊重長輩的美德,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怎能算得上是好孩子?怎能算得上是好學生?長大後,他又怎能尊重老人、贍養老人?怎能擔負起家庭與社會的重任?「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子路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成語故事

語言切換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조선어
  • 日本語

隨機故事

開國皇帝朱元璋
最不稱職的敲詐者
羅馬人的祖先
千變萬化
口蜜腹劍
破鏡重圓
兵不厭詐
草莓袋裡的青蛙
亡羊補牢
向我借煙的人頭

熱門故事

小松鼠的珠子
人不能沒有行善的地方
老外購物
一個小故事改變歷史
人生智慧:不必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在監獄中長大的皇帝漢宣帝
鐵木真稱汗
愛心的饋贈
兵不厭詐
東坡肉

© 2025 阿圖文   來自祖國的故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