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文

Main navigation

  • 首頁
  • 人生故事
  • 兒童故事
  • 勵志故事
  • 歷史故事
  • 哲理故事
  • 恐怖故事
    • 鬼故事
  • 職場故事
    • 寓言故事
    • 名人故事
    • 幽默故事
    • 成語故事
    • 民間故事

導航連結

  • 首頁
  •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By 故事大全 | 2025-08-24 11:19:57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釋義】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意思是主動退軍九十里。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了十幾年。這期間,重耳有一段時間住在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賓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會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國當國君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後退九十里。如果這樣還是得不到你的原諒,我再與你交戰。」與他們一同飲酒的楚國大將子玉聽了重耳的話,知道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建議楚王殺死重耳,以除後患,卻被楚王拒絕了。

幾年過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眾將士們紛紛表示反對,晉文公則說:「行軍打仗理直氣壯方能獲勝,如今我們主動後退,楚國便輸了理。他們再主動進攻,我們的士兵反擊時,必定心中有氣,士氣高漲,何愁打不贏這一仗呢!」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長心語】
進與退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係。如果面前是一條康莊坦途,你便可以毫無顧慮地勇往直前;但如果面前是一條荊棘小道,你大可不必硬闖,在踏上征途之前,先後退一步,也許反而會海闊天空。正如列寧說的:「為了更好地一躍而後退。」退避三舍便體現了這種智慧,這裡的退,不是消極地退、被動地退,而是主動地退,通過退讓而尋找進的機會,積累進的力量。後發制人應相機而動,不可拘泥於一法。所以,適度退讓不僅能夠讓自己在道義上獲得更加廣泛的支持,而且能夠挫敗敵人的銳氣,從而取得勝利。

成語故事

語言切換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조선어
  • 日本語

隨機故事

開國皇帝朱元璋
最不稱職的敲詐者
羅馬人的祖先
千變萬化
口蜜腹劍
破鏡重圓
兵不厭詐
草莓袋裡的青蛙
亡羊補牢
向我借煙的人頭

熱門故事

小松鼠的珠子
人不能沒有行善的地方
老外購物
一個小故事改變歷史
人生智慧:不必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在監獄中長大的皇帝漢宣帝
鐵木真稱汗
愛心的饋贈
兵不厭詐
東坡肉

© 2025 阿圖文   來自祖國的故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