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一只;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 献奇珍异宝;哪怕是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这并不是国库没钱,恰恰是多得数不清,粮仓的粮食堆到粮仓外,但他却小气得连死都舍不得 奢侈一回。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 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郢书燕说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郢地有个大臣与北方燕国相国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在信中,两人经常交流双方的不同的观点,也经常谈论治国之 道。

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 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在赵国的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

门墙桃李

春秋时期,孔子是当时的学问大家,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三千中有七 十二个学问颇深,被尊称为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个叫端木赐的弟子,复姓端木,字子贡。

舍本逐末

战国时候,齐国为了和赵国搞好外交关系,就派遣使臣去拜访赵威后。齐国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 的王后,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