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穿一雙草鞋上殿辦公,龍袍打補丁;當了23年皇帝,沒蓋過宮殿,沒修過園林,沒增添車輛儀仗,連狗馬都沒有增添一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哪怕是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全文閱讀 關於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奪取天下的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讀這段文字的人,都會對張良、蕭何、韓信的文韜武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當首推漢高祖劉邦。 全文閱讀 關於 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
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然而,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獲得的土地分封給立下功勳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因此日益壯大,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爭鬥。大國國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各國都希望暫時停止爭奪霸權的戰爭。正因如此,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充當調停人。 全文閱讀 關於 伍子胥過昭關
探驪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織簾子和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便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河水在陽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曾說過,在河的最深處藏有許多珍寶,可是沒有人敢去,因為那裡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名叫驪龍。 全文閱讀 關於 探驪得珠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年輕時就已是才學出眾的人。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現象,他都能細心觀察,再冷靜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極為淵博,對事物也常有獨到見解。後來,他又專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對其思想有深刻的理解。 全文閱讀 關於 口若懸河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常常為這件事生氣,可是小左思仍然十分調皮,不肯好好學習。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全文閱讀 關於 洛陽紙貴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在趙國的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雖然和趙國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但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馳迅速敏捷。 全文閱讀 關於 胡服騎射
門牆桃李 春秋時期,孔子是當時的學問大家。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學問頗深,被尊稱為「七十二賢」。在這七十二賢中,有一位名叫端木賜的弟子,復姓端木,字子貢。 全文閱讀 關於 門牆桃李
舍本逐末 戰國時期,齊國為了和趙國搞好外交關係,便派遣使臣去拜訪趙威后。這位齊國使者未曾到過趙國,更未見過趙威后。但他早聞趙威后是一位賢德的王后,因此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前去問候趙威后。 全文閱讀 關於 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