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以樂毅為上將軍的燕國大軍,聯合了好幾個國家的隊伍,共數十萬人,向齊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燕軍所向披靡,很快攻克了齊國的首都臨淄,齊王嚇得逃到山東。這時,楚國派來一位姓淖的將軍,口口聲聲要來聲援齊國。齊王信以為真,任命他為相國,沒想到他並非真心相助,而是想藉機與燕國瓜分齊國。沒多久,齊王就被這個陰險的傢伙殺害了。
樂毅的燕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接連攻下齊國的七十座城市,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池還在苦苦堅守。
齊國眼看就要滅亡了。
臨淄陷落,國君身亡,百姓只得四處逃命。齊國的大路小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齊王遠房的族人中有一個叫田單的人,曾在臨淄擔任管理市場的小官,迫不得已,也隨著人群坐車逃了出來。路上,人群、車輛、馬匹,擁擠不堪,半天還走不了十里路。田單便叫人把車停下來,親自動手把大車的車軸鋸掉,並在車軸的前端裝上鐵罩,以保護車軸。大車一輛接一輛地從身邊駛過,不少人伸出腦袋望著正忙得滿頭大汗的田單,笑話他:「都什麼時候啦,你還在這裡擺弄車子?是車子壞了嗎?」田單搖搖頭:「不,我想讓它跑得更快!」逃難的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說他傻,有的說他聰明。田單也不爭辯,繼續改裝他的大車。
再往前,是一座山口,道路更窄了,人多車也多,不知誰喊了一聲:「燕軍來了!」逃難的人立刻大亂。許多大車因車軸太長,互相撞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速度如同蝸牛爬行。車軸沒有鐵罩保護,有的稍一碰撞就斷裂。
大車走不動,就有可能被燕軍截獲,落得個車毀人亡的下場。
唯有田單的大車,堅實牢固,車軸很短,與周圍的大車很少碰撞,不多一會兒,便脫離了險境,擺脫了追兵。
後來,人們紛紛向田單取經,並在他的指導下,把自己的大車也進行了改裝。
沒過多久,燕國的大軍便將即墨圍住了。即墨是齊國僅存的兩座城之一,倘若失守,齊國就再無希望了。而此時,鎮守即墨的將軍已經陣亡,必須有人挺身而出,帶領即墨百姓與燕軍作戰,死守即墨,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許多人把目光投向田單,他們談起田單在路上改裝大車的情景,都認為他是一個聰明勇敢的人,一致推舉他擔任主將。
田單起初有些猶豫,繼而一想,國破家亡,還有什麼好推辭的呢?便說:「既然諸位信得過我,我願與大家一道,死守即墨,與城池共存亡!」在眾人的擁戴下,田單擔任起即墨城的抗戰指揮官。
一連幾天,田單吃不好,睡不安穩,夜夜守到天明。他一直在思索,若不採取巧妙的辦法,是不可能戰勝強大的燕軍的。苦思冥想之下,終於想出一條絕妙的離間計。他打聽到剛即位不久的燕惠王在做太子時曾受過樂毅的羞辱,兩人之間本有矛盾。何不略施小計,削弱樂毅在燕惠王心目中的地位?於是,他派人連夜趕到燕國首都,四處散佈謠言,說樂毅為何遲遲攻不下即墨?是想藉機在齊國尋找支持自己的力量,以便日後在齊國稱王。他根本瞧不起燕惠王,不想回去為他效力,正因尚未成功,所以才不認真攻打即墨。
燕惠王最怕樂毅功高震主,一聽到這種謠言,氣得怒火中燒,立即下旨,將樂毅撤換,另派一名叫騎劫的將軍取代樂毅。樂毅接到聖旨,愣了半晌,什麼也沒說,只罵了一句,便棄軍而去。
反間計的成功,使田單激動得連連擊掌,但他依然冷靜地意識到,新上任的燕軍統帥騎劫是個更加兇猛殘暴的人物,很快便會重整旗鼓,進攻即墨。必須想辦法激勵即墨城將士與百姓的鬥志,以抵禦燕軍的進攻。
當時,即墨城內人心惶惶,不少人主張打開城門,迎接燕軍進城,總比被他們強行殺入要好。田單聽了這些話,也不吭聲,卻頒布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全城無論大人小孩,每餐飯前都必須祭祖。他首先以身作則,把飯菜放在庭院中央,還煞有介事地舉行祈禱儀式。人一離開,一大群麻雀不知從哪兒飛來,爭先恐後地啄食。祭祖的人多了,撒的飯粒也就越多,引來更多的麻雀降落在城中,嘰嘰喳喳,遮天蔽日。即墨人十分困惑,就連城外的燕軍也感到驚奇:怎麼有這麼多雀鳥往城裡飛呢?田單卻若無其事地對大家說:「這是天意。上蒼即將派遣天神下凡來幫助我們了!要我們一定要保住即墨,一定要取得勝利!」
一名大眼睛的小兵從人群中跳出來,歪著腦袋說:「將軍,你說得不對……」還想往下說,田單伸手捂住他的嘴,將他拉入帳中,一本正經地警告他:「再胡說,我非把你的嘴巴撕開不可!」說完自己卻笑了。那小兵先是害怕,見大將軍笑了,自己也跟著笑,不知大將軍在跟他玩什麼把戲。田單這才把心裡話一五一十告訴那小兵。小兵明白了田單的用意,馬上自告奮勇,說他有一套召喚雀鳥的絕招,是爺爺在老家教他的。田單大喜,封他為「神師」,每天負責在城頭上招引雀鳥。田單每下一道命令,便宣稱是「神師」的旨意,說那神靈已附在小兵身上了!這一招果然靈驗,把所有人都唬得一愣一愣的,就連燕軍聽了也個個驚駭,竊竊私語:「不得了,若是天意,我們又怎能戰勝天呢?還是退兵吧,否則天神來懲罰就完了。」
騎劫可不吃田單這一套,夜以繼日整頓部隊,準備攻城。
田單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又使出第三條計策:想方設法引誘燕軍做出令齊人深惡痛絕的事,以加深齊國百姓對燕軍的仇恨。他派出兩名心腹悄悄潛入燕軍營帳,散佈謠言:「齊國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鼻子塌!你們若是把抓來的齊國人鼻子割掉,再讓他們做先鋒攻打齊國,齊國必定大敗。」騎劫是有勇無謀之人,聽了這主意信以為真,真的照辦了。即墨的將士們在城頭上看到自己的同胞兄弟被人割去鼻子押上戰場,個個氣得雙眼噴火,破口大罵:「要殺便殺,何必如此折磨人!」他們不忍再看,一起去找田單。田單趁機把大家集合到城頭上,大聲道:「都看見了吧!這幫畜生,什麼缺德事都幹得出來。萬一城破,我們大家的鼻子恐怕都要被割掉了!」一番話如火上澆油,齊軍將士更是怒火中燒,齊聲吶喊:「打敗燕軍,為同胞報仇!」
那幾個潛伏在燕軍陣營的齊人又按田單的指示繼續散佈:「齊人最怕挖祖墳,祖墳一挖,心就碎了,心一碎,哪還有氣力打仗呢!」燕軍又信以為真,果然派人到城外,見墳就挖,把屍骨全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再澆上油,用火焚燒。一陣陣濃煙飄入城中,齊人紛紛湧上城頭觀看,個個痛哭流涕,跪在田單面前,請求他打開城門,與燕軍拼命。
田單卻故意說:「還不到時候,不要性急,不必性急!」一名齊軍將官實在忍不住,竟甩了田單一拳,還說:「反正你也不要祖宗了,再燒你也不怕!」田單也不還手,淚眼汪汪地望著那位將官,深情地說:「我也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難道我的心裡就好受嗎?但為了徹底打垮敵人,我們現在必須忍一忍,再忍一忍!」
此刻,田單心裡總算有了底。只要戰事一開,齊國的軍隊與百姓必將懷著滿腔仇恨,以一當十,向敵人討還血債。想到這裡,他心中不免激動。
接著,他下令所有士兵回城休息,時刻準備投入戰鬥;只讓一些老弱婦女登城守衛。同時又派出幾名代表出城,向燕軍請求投降,談判投降條件。這個舉動使燕軍將士心花怒放,都以為勝利在望,很快就能回家與妻兒團聚,誰還有心思打仗?有的乾脆把刀掛在牆上,把槍插在地上,當作晾衣的竹竿。
田單這計策很快被燕軍中少數人識破,他們根本不相信齊國會投降,便去提醒騎劫,別上田單的當,應抓緊時間對即墨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田單得知後,靈機一動,立即在城內募集黃金,派人出城賄賂燕軍將官,懇求他們在破城後不要搶劫自家財產。這一舉動,使原本懷疑田單假投降的燕軍將官也信以為真了。有位將官收下黃金後,還為送禮的人出主意:「你們最好在送禮人家門口插上一面小旗,我們就不踏進這家門檻了!」燕軍將官們終於對田單投降深信不疑,認為勝利在握,因此更加麻痹大意。
在此期間,田單正悄悄籌備一件大事——廣泛徵集耕牛。不到一個月,便徵集了一千多頭。他為這些耕牛化裝:給牠們穿上絹衣,衣上繪五彩龍紋;在牛角上綁上尖刀,在牛尾上紮上浸油的草束。
一場驚天動地的「火牛陣」攻勢,已在無聲無息中準備就緒。
選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田單將這些牛全部編成隊列,趕進城牆下事先鑿好的數十條地道中;每頭牛後跟著五名健壯士兵,共計五千多人。
進攻的時刻到了!田單一聲令下,士兵們點燃牛尾上的草束。草束立刻像火炬般燃起,牛尾也被燒著,牛感到劇痛,猛地撞開堵洞的木板,拚命向城外衝去。
一千多頭火牛以排山倒海之勢,踐踏燕軍陣地。此時天尚未亮,燕軍將士仍在夢中,聽見外頭一片混亂,紛紛爬起,只見火光沖天,無數龍紋怪獸從天而降,他們不由得想起那些飛入城中的雀鳥,更加相信是天神降臨;膽大的士兵赤膊抵抗,怎奈牛角上的尖刀無比鋒利,刀鋒所向,不死即傷,不少士兵腹部被劃開,腸子流了一地。
大火的劈啪聲、刀槍的撞擊聲、呼救聲、牛吼聲混成一片,整個燕軍陣地如同翻江倒海,陷入極度混亂。騎劫躍上馬背,嗓子喊破也無人聽從,燕軍將士只顧逃命,無人戀戰。
「哐哐哐!冬冬冬!」突然間,即墨城頭響起陣陣鑼鼓聲,那是田單命令留在城中的婦女老弱敲擊的。鑼鼓不夠,他們便把家中的壇壇罐罐都搬出來敲打,聲響震耳欲聾,鼓舞著城下的五千多名勇士在敵陣中橫衝直撞。騎劫不慎撞上一頭已被燒得半死的老牛,那牛狂吼一聲,低頭猛頂,兩把尖刀正好刺入騎劫肋骨,將他頂上半空,再狠狠摔落地面,騎劫當場斃命。
天剛破曉,燕國的數十萬大軍便已崩潰。
被燕軍佔領的齊國領土上的百姓,見即墨城的齊軍打敗了燕軍,如同火山爆發般紛紛起義,打起反燕旗號,堵截燕軍退路。田單在他們的協助下,很快收復了被燕軍佔領的全部土地。
齊國復興了。田單率領人馬前往山東,迎接在外避難的太子回國即位,他便是齊襄王。襄王回到臨淄後,封田單為安平王,將安平這片土地賜予他,以表彰其功勳。田單笑著說:「這並非我的功勞,應歸功於天神,是祂降下火牛助我一臂之力啊!」
齊襄王愣了半晌,終於明白過來,最後竟會意地放聲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