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翁J·R·辛普洛特起初靠養豬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他偶然獲得了一則資訊:前線的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脫水蔬菜。於是就當機立斷貸款,買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兩家蔬菜脫水工廠,專門給前線部隊供應脫水馬鈴薯。過了兩年,紐約有一位化學師研製出了冷凍炸馬鈴薯條,當時許多人瞧不起這一產品,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辛普洛特卻認為這是一種很有潛力的軍需新產品,當前線士兵在戰壕裡休憩時嚼吃這玩意兒肯定會喜歡,於是他便果斷決定大量生產炸馬鈴薯條,產品推出後供應給前線士兵,極受歡迎。
更重要的是,這在當時的美國市場上一炮而紅,他因此獲利頗豐。不久之後,辛普洛特發現炸馬鈴薯條的工序中,每個馬鈴薯大約只能利用一半,剩下的一半都被當作廢料扔掉了。他心想:為什麼不能把那剩餘部分的馬鈴薯再加以利用呢?於是他便將這些剩餘的馬鈴薯拌入穀物,用來製作牲口的飼料,單單利用馬鈴薯皮就飼養了前線的十五萬匹軍馬。
此後,辛普洛特又開始思考:前線部隊有數以百萬計的車輛每天承擔著繁重的軍需運輸任務,所消耗的汽油可不是個小數目。如果能用替代能源代替一部分汽油,必定能獲利。他再次抓住這個良機,用馬鈴薯來製造以酒精為基礎的燃料添加劑。與此同時,辛普洛特還把馬鈴薯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含糖量豐富的廢水,用來灌溉當時俄亥俄州郊外的農田;並將餵養戰馬所產生的馬糞收集起來,作為沼氣發電廠的原料。就這樣,在整個二戰期間,辛普洛特的馬鈴薯系列產品產值超過了十億美元,利潤高達六億美元。時至今日,辛普洛特的財產仍名列美國富翁前三百名之內。
最近在慶祝二戰勝利六十週年之際,美國政府頒贈他一枚純金的自由勝利勳章,以表彰他在二戰中立下的軍需供應功勞。在總結自己這些創業歷程時,這位耄耋老人說道:「我一直遵循著兩條簡單而又明確的原則,一是從大處著想;二是絕不浪費財物。」
成為富翁其實很簡單,只要從大處著想、從小處做起就行了。
日本人倉岡天心所寫的《茶之書》中,有這麼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時,茶師卻說不夠乾淨,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於是又花了一個小時掃園。然後他說:「父親,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了三次,石燈籠也擦拭多遍。樹木沖灑過了水,苔蘚上也閃耀著翠綠。沒有半枝半葉留在地面。」茶師卻斥責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簡直像是潔癖。」說著,他走進園中,用力搖動一棵樹,抖落一地金色、紅色的樹葉。茶師說,打掃庭園不只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快樂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把事情做得美一些、做得自然一些就行了。
你成不了富翁,是不是你的眼光不夠遠大?是不是你的行為不夠具體?
細節決定成敗,把每一步做得精細一些,把每一件事做得漂亮一些,最終還愁不成功嗎?
事業的策劃、遠景的確立,要高遠一些,接下去沿著這個方向踏實走下去就行了。
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成為富翁,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成功,原因不在於沒有正確宏大的目標,就在於缺乏與自然、社會和諧的行動計畫;不是走錯了方向,就是沒有扎紮實實地邁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