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數億年前,墨魚(俗稱烏賊)與現今海中的蚌、河裡的螺、陸地上的蝸牛一樣,背上也長有一個又大又沉重的殼。每當遇到天敵時,它便將自己柔軟的身體躲進殼中。這個殼雖為墨魚提供了安全保障,卻也使它的行動變得遲緩。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墨魚逐漸改良自身的身體結構,其體表慢慢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外套膜。這個膜的邊緣是張開的,可以吸入海水。當墨魚游泳時,它先大量吸入海水,然後緊閉外套膜,再利用軟骨壓迫外套膜,使海水從頭部的漏斗狀結構中噴射而出,藉此推動身體前進。
然而,即使外套膜噴水的力量再大,只要墨魚無論走到哪裡都得背著那個沉重的殼,它依然無法快速移動,更不可能行得遙遠。
後來,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墨魚索性甩掉這個「累贅」,逐漸將體內的殼退化,外套膜也進化得如同玻璃紙一般薄。
經過數億年的演化,如今一條小墨魚在海中前進時,每秒可達一百五十公尺以上,比某些小型電動船還要快得多。因此,人們給墨魚起了個極富趣味的綽號——「海中的天然火箭」。
哲人曾說:「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的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背負著太多責任與欲望。若將一切全部拋棄,人生將毫無意義;但若不捨棄一些,我們又將不堪重負。
此時,「放棄」便成了一種格外重要的智慧。
甩掉人生的「殼」,不僅需要勇氣,更是智慧之光的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