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uwen Story Homepage

Main navigation

  • 首頁
  • 人生故事
  • 兒童故事
  • 勵志故事
  • 歷史故事
  • 哲理故事
  • 恐怖故事
    • 鬼故事
  • 職場故事
    • 寓言故事
    • 名人故事
    • 幽默故事
    • 成語故事
    • 民間故事

導航連結

  • 首頁
  • 道光皇帝選太子

道光皇帝選太子

By 故事大全 | 2025-09-21 10:57:56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已是六十五歲高齡的道光皇帝,自覺身體狀況不佳,處理國家政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覺得冊封皇太子一事應當提上議事日程了。

道光皇帝共有九個兒子。大阿哥奕緯、二阿哥奕綱、三阿哥奕繼已先後去世,五阿哥奕誴早年過繼給了醇親王綿愷,七阿哥奕譞、八阿哥奕詥、九阿哥奕譓都還年幼,能夠被冊封為太子的只有十六歲的四阿哥奕詝和十五歲的六阿哥奕訢。

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生前很受道光皇帝寵愛,只可惜她在奕詝年僅十歲那年就病逝了。孝全成皇后去世後,奕詝由奕訢的生母靜貴妃一手撫養長大。因此,奕詝視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訢如同親弟弟,小哥倆的關係非常密切。

與奕訢相比,奕詝無論相貌還是文才武略都遠遠不及奕訢。奕詝的相貌本來就不如奕訢英俊,偏偏小時候不幸罹患天花,痊癒後臉上留下了一臉的麻子坑。俗話說,禍不單行。奕詝長大後騎馬時又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造成左腿骨折,留下了後遺症,走起路來稍微有些跛。而奕訢不僅相貌英俊,而且從小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深受道光皇帝喜愛。奕訢還繼承了道光皇帝「好武」、「精騎」的遺風,從小練習武功,他曾和奕詝一起共同創作了槍法二十八式和刀法十八式。道光皇帝看後讚不絕口,親自命名其槍法為「棣華協力」,刀法為「寶鍔宣威」,並賜奕訢白虹刀一把,以示獎勵。

在奕詝和奕訢兩位阿哥中,究竟立誰為太子呢?道光皇帝犯了難。按照祖宗長幼有序的老規矩,應該立奕詝為太子;可奕詝的相貌和才能卻遠遠不及奕訢。因此,道光皇帝考慮了很長時間還是定不下來。最後,他決定先親自實際考察一下兩位阿哥,然後再作最後的定奪。

這天上午,道光皇帝下詔讓奕詝和奕訢準備一下,第二天一大早隨他一起去南苑圍獵。

奕詝和奕訢都知道道光皇帝讓他們圍獵的真正含義,所以都非常重視。奕訢認為自己穩操勝券,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勝過哥哥,故摩拳擦掌,鬥志昂揚。而奕詝知道自己腿有殘疾,行動不便,騎馬射箭根本不是弟弟的對手,卻依然顯得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當時正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春回大地的好時節。奕詝和奕訢等一行人馬抵達南苑後,道光皇帝對他們說:「你二人每人十支箭,在一炷香的時間內,誰射的獵物最多就算誰獲勝。」隨後,道光皇帝一聲令下,奕訢首先飛身上馬,像離弦之箭一樣衝進圍獵場。他充分發揮自己騎馬射箭的本事,十支箭射中了十一隻獵物——其中一支箭射中了兩隻。

回頭再看奕詝,雖然進了圍獵場,但十支箭竟然連一支也沒有射出去,結果當然也不可能射到一隻獵物了。道光皇帝感到非常納悶,連忙問奕詝說:「你怎麼連一支箭都沒有射出去呀?」聽到父皇發問,奕詝「撲通」一聲跪倒在道光皇帝面前說:「父親曾多次教導孩兒說,為人一定要有仁愛之心,孩兒不敢忘記,時時刻刻銘記在心,並堅持身體力行。現在正值春天,田野裡的母獸們大都懷有身孕,如果孩兒將母獸射死了,那麼牠肚裡的幼崽尚未出生也就隨之一命嗚呼了,孩兒我實在於心不忍呀。故而一箭未發,還請父親原諒。」道光皇帝聽罷,不由脫口稱讚道:「這些話只有具有帝王心胸的人才說得出來呀。」

幾天後,道光皇帝又下詔通知奕詝和奕訢,說他要分別徵求他二人對天下大事以及如何治理國家等重大問題上的看法,讓他們提前做好思想準備。

道光皇帝首先召見的是六阿哥奕訢。他告訴奕訢說:「為父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很可能不久人世了,所以為父很想聽聽你對治理國家有什麼見解和想法?」奕訢知識淵博,目光敏銳,口才極佳。聽到父親發問,當即侃侃而談了一番治國之道。說得道光皇帝頻頻點頭,連聲稱妙。

奕訢走後,道光皇帝又召見了四阿哥奕詝。見面後,道光皇帝把剛才對奕訢的話又重複了一遍,並問奕詝有何治國良策?誰知奕詝聽罷一句話也不說,只是跪倒在地,低著頭淚流滿面,一個勁兒地哭泣不已。道光皇帝大惑不解,問道:「我兒不回答父皇提出的問題而痛哭不已,卻是為何?」奕詝這才邊哭邊回答說:「兒臣希望父皇身體永遠健康,萬壽無疆,永遠也不要離開我們。兒臣願意永遠留在父皇身邊,侍候父皇一輩子。」道光皇帝聽罷感動得差點流下了眼淚。

經過前後兩次實際考察,道光皇帝認為四阿哥奕詝雖然相貌有些醜陋,學識和武功也遠不如六阿哥奕訢,但他卻有一顆仁愛、孝順之心,而治理國家需要的正是以「仁愛」和「孝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以,他認為為江山社稷計,立四阿哥奕詝為太子比較合適。不久,道光皇帝正式頒布詔書,冊封四阿哥奕詝為皇太子。

四年後,道光皇帝駕崩,皇太子奕詝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是為「咸豐皇帝」。「咸豐」的本意是讓天下百姓都能豐衣足食,過上好日子。可既無治國才能、又無遠見卓識的奕詝竟然在國難當頭之際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以致百病纏身,年僅三十一歲就一命嗚呼了。

奕詝兩次戰勝奕訢,當上皇帝後為什麼前後判若兩人呢?原來,奕詝之所以能戰勝奕訢,全都是他的老師杜受田的計謀。道光皇帝讓奕詝和奕訢去南苑圍獵時,奕詝知道他自己不是奕訢的對手,就悄悄地來到老師杜受田家討教良方。杜受田聽罷沉思了一會兒,告訴奕詝說:「要論馬上的功夫,阿哥遠不是六阿哥的對手。所以要想獲勝,必須採取『藏拙示仁』的策略。」奕詝聽從杜受田的建議,果然贏得了道光皇帝的賞識。

第二次,杜受田告誡奕詝說:「談論國家政務,阿哥您也不是六阿哥的對手。因此,你必須『藏拙示孝』,到時您只需如此這般就是了。」奕詝聽完老師的良策,不禁喜出望外,果然再次勝出。

奕詝在自己老師的幫助下當上了皇帝,自己卻沒有治國之才,反而加快了大清王朝的沒落。而奕詝的老師杜受田,靠耍小聰明幫助懦弱愚笨的奕詝爬上了皇帝寶座,對奕詝而言,他是功臣;對國家來說,他可能就是罪臣了。

民間故事

語言切換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조선어
  • 日本語

熱門故事

數不清的月亮
為生命找出口
沒有背景,一樣贏得漂亮
多餘的責任感
人生智慧:彎彎腰,拾起你的尊嚴
烏利西斯返回家園
父親上的一堂人生課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趨炎附勢
神機妙算的劉基

隨機故事

山羊的忠告
虎門銷煙
百步穿楊
風聲鶴唳
奇怪的暖瓶
落入坑洞的獵人
王安石的另類智慧
從善如流
仰望星空的少年——張衡的故事
袁隆平水稻之父

© 2025 阿圖文   來自祖國的故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