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與博愛能使人心胸開闊、坦蕩磊落;而仇恨卻會使人永遠陷入憤怒與狂暴的陰影之中。倘若一個人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總是仇視他人的缺點,就如同戴著枷鎖和腳鐐攀登高峰,不但難以成功,更可能有墜入萬丈深淵的危險。
耶穌所說的「愛你的敵人」,這種境界或許我們一時難以達到。但莎士比亞所言:「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卻是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的道理。
瑞典的羅納先生長期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因思鄉心切,決定返回故鄉。他認為,憑藉多年海外的律師資歷,回到祖國謀一份工作應是輕而易舉之事。於是,他將個人履歷投遞給國內多家法律諮詢機構和律師事務所,希望能獲得律師或法律顧問的職位。
大多數單位只是例行公事地回信,表示目前人員已滿,並不缺少像他這樣的法律人才。就在他倍感失望之際,又收到一封長信,整整一張公文紙寫得密密麻麻。他心中欣喜,以為這必定是一封錄用通知書。他滿懷期待地讀了起來:
「羅納先生,您對我國目前法律界的認知完全錯誤,尤其是我們公司,最討厭的就是像您這樣在国外待了幾年,就自以為能輕鬆應付國內事務的人。您實在太愚蠢了,根本不了解我們的情況,就冒然寄來個人履歷。明確告訴您,我們絕不會錄用您這種自以為是的人。即使我們要聘用歸國人才,也不會選擇您,因為連最基本的瑞典文都寫不好——您的來信中充滿語法錯誤,實在可笑至極!」
羅納讀完信後,氣得暴跳如雷。這個回信的瑞典人竟敢說他的瑞典文不好?他堅信對方應該從自己的履歷中看出,自己可是瑞典學院畢業的學生,瑞典文怎麼可能差?他斷定,寫信的人才是真正的愚昧無知,那封信本身才處處是語法不通的低級錯誤!
羅納立刻提筆寫回信,決心加倍羞辱這個狂妄之徒。不錄用也就罷了,但他無法容忍如此人格上的侮辱。很快,一封措辭犀利、極盡譏諷的回信便寫好了。他相信,對方看了這封信一定會氣得半死。然而,當他準備把信投入郵筒時,卻突然遲疑了。他開始反問自己:我怎能斷定對方說的就一定是錯的呢?素未謀面,對方僅根據我的履歷作出判斷,他們自有其標準。也許,那封信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代表整個公司的意見。想到這裡,他不禁為自己方才的衝動與憤怒捏了一把冷汗。幸好沒有寄出這封信,否則,該公司的人會如何看待自己?
回到家後,他靜下心來,重新鋪開稿紙,寫下這樣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貴公司雖不需要我這樣的人才,卻仍不辭煩勞地回信,並細心指出我在瑞典文方面的不足,實在令我感激不盡。這對我日後提升瑞典文水平極有幫助。由於我對貴公司了解不夠,貿然投遞履歷,深感抱歉與慚愧。今後我必以此為鑑,努力提高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貴公司的認識與關注。最後,謹向貴公司致以萬分感謝,並衷心祝願貴公司事業蒸蒸日上,蓬勃興旺。」
當他把這封信投入郵筒後,彷彿完成了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內心異常愉悅。面對一次惡意的羞辱,他反而收穫了寶貴的教訓與成長。
幾天後,一輛轎車停在了他家門口,公司董事長親自前來接他去上班——他被正式錄用了。原來,那封看似刻薄的回信,正是該公司設下的錄用考題。他們的理由是:若一個人能在無端受辱時,仍以寬容博大的胸襟應對,並將仇恨轉化為友誼,那麼此人必能在任何境遇中從容不迫、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