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由許許多多微妙的細節所構成的,有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往往暗藏玄機。也許,正因為你疏忽了一個小小的細節,而錯失了人生旅途上的許多機遇。關注細節,這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提醒,更應是一種需要我們刻意去培養的態度與行為準則。
世界上最難掌握的規則是「度」,「度」源於素養,而素養則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這種積累本身就是一種功夫。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我認為對現在的企業與個人都具有借鑒意義: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徵者眾多,其中不乏高學歷、多證書、具備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才。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只剩下六位應聘者,但公司最終只錄取一人擔任經理。因此,第五輪將由老闆親自面試。看來,接下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然而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總共出現了七位考生,於是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面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位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希望能夠參加這次面試。」
聽到他這麼說,現場的人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大家倒水的那位老者也忍不住笑了出來。主考官不以為然地問:「你連第一關都沒過,又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呢?」這位男子回答:「因為我掌握著別人沒有的財富,而我自己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場的人再次哄堂大笑,都認為這個人要麼是腦子有問題,要麼就是狂妄自大。
這位男子繼續說:「我雖然只是本科畢業,只有中級職稱,但我卻擁有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十二家公司任職……」這時主考官立刻打斷他:「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不高,但十年工作經驗確實不錯。不過你先後換了十二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回答:「先生,我並沒有跳槽,而是那十二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起來。一名考生說:「你簡直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的經驗累積起來,反而成了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者走上前,為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道:「我非常了解那十二家公司。我曾和同事們努力挽救它們,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我清楚每一次錯誤與失敗的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些是其他人無法學到的。很多人只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去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卻各有不同。用十年時間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親身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到的東西更多、也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可以!」
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離去的姿勢,又忽然回過頭說:「這十年間經歷的十二家公司,培養並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在場所有人都驚訝萬分,目光瞬間轉向那位倒茶的老者。老者一時錯愕,但很快恢復鎮定,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老者的話語表明,他確實就是這家大公司的老闆。這次,輪到這位應聘者笑了。
我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能力是一種無法用程式化方式表現的東西,因而也是無法直接學到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位應聘者能從倒茶老者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細微之處,看出他是企業的真正掌舵人,說明他具有極強的觀察力。這種洞燭機先、明察秋毫的功夫,絕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訓練與提升。
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好小事,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無論什麼事,實際上都是由無數細節所組成的。
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杳無蹤影;甘於平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之後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