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王莽復古稱帝

漢成帝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有八個兄弟。二弟王曼的次子名叫王莽。有些大臣吹捧王莽,漢成帝便封他為新都侯,後來又任命他為大司馬,讓他掌握朝廷大權。王莽用心網羅天下人才,遠近一些知名之士都來投奔他。

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劉秀重振漢王朝

王莽的主力已經被消滅了,主要的地盤只剩下長安和洛陽兩個大城。弘農(在今河南)郡長官王憲乾脆投降了漢軍,不少豪強大族也跟著王憲去打長安。他們在城裡城外到處放火。王莽穿著禮服,拿著一把短刀,坐在前殿,死守著六十萬斤黃金和別的珍寶。

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奪取天下的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讀這段文字的人,都會對張良、蕭何、韓信的文韜武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當首推漢高祖劉邦。

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然而,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獲得的土地分封給立下功勳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因此日益壯大,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爭鬥。大國國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各國都希望暫時停止爭奪霸權的戰爭。正因如此,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充當調停人。

司馬睿重建晉朝

公元四世紀初,在內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西晉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都城一度由洛陽遷到了長安。但遷都並不能挽救它滅亡的命運。公元316年,匈奴人劉聰率兵攻下長安,晉愍帝司馬曄被俘,西晉宣告滅亡。

周處除三害

西晉時期,除了像王愷、石崇一類窮奢極侈的豪門官員外,還有一批士族官員,吃飽了飯不幹正經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亂吹牛,盡說些脫離實際的荒誕無稽的怪話。這種談話叫作「清談」。這種人,往往名氣很大,地位很高。這也可見當時風氣的腐敗了。

商湯和伊尹

黃河下游有一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堯舜時期,曾與禹一同治理洪水,是個有功之人。後來,商部落因畜牧業發展迅速,到了夏朝末年,湯擔任首領時,已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

袁崇煥大戰寧遠

當魏忠賢的閹黨把明朝朝政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後金大汗努爾哈赤正不斷在遼東進攻明軍。薩爾滸大戰以後,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將熊廷弼出關指揮遼東軍事。熊廷弼是個很有才能的將領,可是擔任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的王化貞卻認為熊廷弼出關,影響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計阻撓熊廷弼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