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形容力量超群或氣勢雄偉。
【出處】
《秦併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解釋: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材魁梧,體力過人,能舉起數百斤重的大鼎。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楚漢相爭。項羽實力更勝一籌,在楚漢爭霸初期佔有極大優勢,兵多將廣,令劉邦十分畏懼。
項羽,名籍,秦末江東下相人。年輕時的項羽喜愛武藝,終日舞刀弄棒,卻不愛讀書寫字。叔父項梁十分生氣,項羽說:「男子漢大丈夫整日讀書寫字有什麼出息?唯有學習武藝,掌握以一敵萬的本領,才能出人頭地。」
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雖高興,卻只學習表面皮毛,不肯深入鑽研,對兵法也只是粗略了解。相傳項羽二十多歲時,已身材魁梧,身高八尺有餘,體格壯碩,力大無窮,能輕鬆舉起數百斤重的大鼎。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繼而與劉邦爭奪天下。從二十四歲起,奮戰八年,最後被劉邦等人包圍於垓下,終在烏江自刎而死。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個夜晚,項羽在軍帳中面對愛妾虞姬和名馬烏騅,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代梟雄就此殞命烏江,令後人無限唏噓歎息。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