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織簾子和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便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河水在陽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曾說過,在河的最深處藏有許多珍寶,可是沒有人敢去,因為那裡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名叫驪龍。 全文閱讀 關於 探驪得珠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年輕時就已是才學出眾的人。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現象,他都能細心觀察,再冷靜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極為淵博,對事物也常有獨到見解。後來,他又專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對其思想有深刻的理解。 全文閱讀 關於 口若懸河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常常為這件事生氣,可是小左思仍然十分調皮,不肯好好學習。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全文閱讀 關於 洛陽紙貴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在趙國的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雖然和趙國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但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馳迅速敏捷。 全文閱讀 關於 胡服騎射
門牆桃李 春秋時期,孔子是當時的學問大家。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學問頗深,被尊稱為「七十二賢」。在這七十二賢中,有一位名叫端木賜的弟子,復姓端木,字子貢。 全文閱讀 關於 門牆桃李
舍本逐末 戰國時期,齊國為了和趙國搞好外交關係,便派遣使臣去拜訪趙威后。這位齊國使者未曾到過趙國,更未見過趙威后。但他早聞趙威后是一位賢德的王后,因此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前去問候趙威后。 全文閱讀 關於 舍本逐末
程門立雪 宋朝時期,有兄弟二人,一名程顥,另一名程頤。兄弟二人皆博覽群書、才學淵博,是極富學問之人。當時,慕名而來求教、拜訪的人絡繹不絕。當時有一位名叫楊時的人,自幼聰穎好學,四歲開始讀書,七歲便能吟詩作畫,八歲即可撰詞寫賦,人稱「神童」,聲名遠播。 全文閱讀 關於 程門立雪
南柯一夢 「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娑,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貪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著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醉眼矇矓,不覺沉沉睡去。 全文閱讀 關於 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