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唐代高僧從諗禪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須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全文閱讀 關於 拋磚引玉
锦囊妙计 荆州被刘备所占,东吴大将周瑜便一心想夺回荆州。他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 全文閱讀 關於 锦囊妙计
長驅直入 公元219年,曹操為奪取戰略要地荊州,與劉備在這一帶酣戰。劉備的大將關羽用重兵圍住了襄陽,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陽毗鄰的樊城,處境相當困難。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將軍於禁率軍增援曹仁。 全文閱讀 關於 長驅直入
縱虎歸山 曹操親率大軍戰勝呂布後,劉備跟隨曹操到都城許昌。曹操表面上對劉備非常尊重,實際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劉備的動靜。當時,被曹操硬逼到許昌的漢獻帝,正下密詔組織一些人,準備誅殺曹操。劉備是漢朝的宗室,也參與了這一秘密活動。 全文閱讀 關於 縱虎歸山
隔岸觀火 公元202年,袁紹一病不起,繼而去世。三個兒子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長子被摒棄在外,權力由次子接管,幼子支持這一決定,長子當然不買賬,為此,袁家兄弟開始內鬥。曹操把他們兄弟的內訌看成是一次機會,於是發動攻擊。 全文閱讀 關於 隔岸觀火
曲突徙薪 霍光,字子孟,他是西漢中期的權臣,漢武帝臨終時,霍光遵從遺詔輔佐漢昭帝。漢昭帝死後,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久又迎立漢宣帝。霍光執政二十多年,輔佐漢昭帝、漢宣帝兩代帝王,有功於漢朝,受封為博陸侯。 全文閱讀 關於 曲突徙薪
從善如流 欒書,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因屢立軍功,升任中軍元帥。公元前585年,楚國派遣數萬精銳軍隊進攻鄭國,鄭國不敵,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欒書率軍前往救鄭,欒書的軍隊剛抵達鄭國境內,便遇上了楚軍。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便撤兵回國了。 全文閱讀 關於 從善如流
明哲保身 西周宣王在位期間,朝中有兩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們輔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尹吉甫名甲,「尹」是官職名稱。他曾率領軍隊擊退西北方狁族的進攻,也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一帶徵收南淮夷等族的貢賦。仲山甫因受封於樊地(今陝西長安南),所以又稱樊仲或樊穆仲。 全文閱讀 關於 明哲保身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有文武兩位得力的大臣。武將名叫廉頗,他英勇善戰,多次率軍戰勝齊、魏等國,以勇猛聞名於各諸侯國。文臣名叫藺相如,他智勇雙全,面對強大的秦王也毫不懼怕。他曾兩次出使秦國:第一次成功保全國寶和氏璧,使其「完璧歸趙」;第二次陪同趙王參加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 全文閱讀 關於 負荊請罪
毛遂自薦 趙國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門下食客據說多達數千人,毛遂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惠文王派遣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援救。然而楚王並非容易應付之人,因此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門客同行,若能透過談判達成協議,自然最好;萬一談判失敗,便以武力脅迫楚王同意結盟。 全文閱讀 關於 毛遂自薦